阿斯麦是斯托克指数重要的成分股。目前为斯托克50指数权重最高的股票,占大约8%的权重。阿斯麦能在股票指数上占如此重的比例当然和它在光刻机上举足轻重的地位息息相关。
近年来,随着芯片时代的崛起,光刻机成为了大家热议的话题。要知道,光刻机是用来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目前,5nm制程芯片是当下可量产的最先进的芯片,也是摩尔定律真正的捍卫者。但是想要实现这种制程的芯片,就必须要用到EUV(极紫外线)光刻技术,而EUV光刻机只有荷兰公司阿斯麦(ASML)能生产。也就是说,如果它停产,全球半导体芯片生产将会停摆。
一台最先进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市场售价高达1.2亿欧元,和一架波音737客机的价格差不多。根据2022年阿斯麦发布的全年财务报告数据显示,2022年其全年净销售额达到212亿欧元,毛利率为50.5%,净利润为56亿欧元。现在的阿斯麦在芯片可谓举足轻重。
可是,你别看现在的阿斯麦风光无限,但是它曾经也有过一段艰苦岁月。在三十年多年前,荷兰的阿斯麦仅仅是个不为人知的小公司,甚至一度濒临破产,连工资都发不起。
1.艰苦的日子
飞利浦内部有两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室:飞利浦物理实验室和飞利浦科学和工业部。或许你对他们的名字不熟悉,但是从该实验室研究出来的技术却走进了千家万户,如电视机、日光灯等常见的日用品都是从飞利浦实验室走出去的。 阿斯麦就是诞生于这两个实验室,曾是一群天才科学家手上的玩具。
在当时的年代,光刻机作为一个并不高科技的产品,地位很低。除此之外,研究光刻机这个项目的研发每年都是需要消耗大量钱财的,所以光刻机一度成为了飞利浦的”包袱“。因此当70年代荷兰发生经济危机,飞利浦财务状况日益恶化的情况下,飞利浦高层决定放弃一些非核心的业务来止损。而在这些非核心业务当中,光刻机就首当其冲。
当时,飞利浦是想把阿斯麦卖给比较成熟的美国公司或者日本公司,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最后只有荷兰的一家小型半导体企业ASM积极回应,尽管飞利浦是瞧不上这家企业的,但是眼看没人愿意接盘,还是选择了合作。
1984年,飞利浦和ASM成立合资企业阿斯麦,并约定双方各占50%股份,ASM占实际控制权。本来约定双方公司各出资210万,但其实只有ASM注入了210万现金,飞利浦则是用其过时的库存材料及17台还不能用的Pas2000型光刻机入股,真正实付现金30万,也就是说阿斯麦公司现金仅为240万,这和每年至少1000万的研发预算相比是远远不够的。与此同时,阿斯麦公司都没有一个像样的办公室,飞利浦在自己的豪华办公大楼前面,搭了一排简易活动板房供他们办公。
此时的阿斯麦是没有战斗力的,17台无法交货的光刻机在市场上的份额为0,其他市场份额被美国和日本瓜分殆尽。由此可见,当时的阿斯麦是有多艰辛了。
(图:早年阿斯麦简易办工地点)
2.尝试突破,但失败
为了让自己在光刻市场上能有一席之地,阿斯麦聘请了商业奇才贾特·斯密特来担任首席执行官。当时正值半导体行业技术变革期,技术处于从大规模集成电路(LSI)向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转变。贾特·斯密特敏锐捕捉到这一点,他认为只要阿斯麦在未来两年内推出一台满足制造商需求的新设备,其就可以实现弯道超车,成为行业内第一。
1984年,阿斯麦开始尝试突破,准备研发承载着公司所有希望的产品:Pas 2500光刻机。想法有了,剩下的就是钱了。根据贾特·斯密特估算,完成这个项目大概要1亿美元,但是当时的阿斯麦可是连工资都付不出来了,因此,只能去找两家母公司要钱,但两家母公司只答应各自增加150万美元的投资。没办法的阿斯麦只能自己拉资金,它找到飞利浦旗下的芯片厂协商,让其购买自己尚未出世的Pas 2500光刻机,经过协商,最终拿下了订单。拿到订单后的阿斯麦又找到飞利浦要求加钱,最终要来了750万美元,同时又向荷兰政府贷款了780万美元。
钱的问题勉强解决了,接下来就是研发制造了,本来阿斯麦计划是2年推出Pas 2500光刻机,但是由于订购的芯片厂当时要求阿斯麦必须在1986年4月必须要交付完成订单,这就意味着,研发时间从2年缩短至18个月。
经过了工程师们的搏命研发,最终使得阿斯麦在规定期限内交付了Pas 2500光刻机,并且在同年5月美国举行的西部半导体展会上打出名声,不但拿下了4台PAS 2500的订单,还获得了同行的认可。
虽然在光刻机市场上有一点名声了,但是由于1984年-1987年这3年间,整个光刻机行业正遭遇洗牌。行业动荡严重影响了阿斯麦。1986年,原本预定阿斯麦订单的美国半导体公司AMD毁约,导致阿斯麦亏损超1400万美元。次年,由于芯片行业的持续萧条,为了尽快出手积压的库存,只能降价销售,利润再次受到冲击。同期,母公司ASM也在芯片萧条周期中财务受到重创,最终ASM选择放弃阿斯麦。此时的阿斯麦可谓是“命悬一线”。
3.救世主出现,克服种种困难
阿斯麦的救世主可以说是两位,一位是特罗斯特,虽然他任职仅有短短的1年多,但是对于阿斯麦来说,他是一位非常重要的过渡人。在特罗斯特任职期间,公司首次实现盈利,虽然这次扭亏为盈很戏剧化。由于台积电的一场大火,导致其不得不向阿斯麦多定17台光刻机,因此阿斯麦获得巨大营收,实现首次盈利。除此之外,他还带领团队研发了一款能进行模块化组装的光刻机:Pas5500。此产品成为了阿斯麦第一款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产品。虽然,Pas5500超越了市面上其它光刻机的性能,但是其研发投入很烧钱。
所以这时,第二个救世主出现了,他就是马里斯。马里斯刚上任时,飞利浦的阿斯麦员工其实并不看好,因为他们觉得这位新领导太具有亲和力,没有“狼性”。但是事实证明,马里斯身上的亲和力对于阿斯麦来说是很适用的。
1991年,IBM看上了阿斯麦出产的Pas5500光刻机,并计划与其签订了10亿美元的订单。原本阿斯麦是计划向IBM展示Pas5500的10个子系统,再史无前例的将所有模块组装起来,形成一台光刻机,从而征服IBM,拿下订单。然而,由于当时的国际形势很严峻,IBM的工程师无法前往荷兰,眼看即将到手的订单要灰飞烟灭了,这时,马里斯命人录制原本要现场展示给IBM看的内容,并亲自将其送往IBM。当IBM看完可拆解组装的Pas5500后大为震撼,当下同意签订10亿美元订单。因为此款光刻机能帮IBM节省很多成本,毕竟当一个零件坏了,他们再也不用将整台机器停产维修了。
马里斯除了帮阿斯麦拉取了大客户外,在供应商方面也建立了一个紧密的联系。1994年,德国光学仪器厂商蔡司陷入财务危机,就在这时,阿斯麦伸出援手,借给蔡司3900万美元使其度过难关,至此,在随后的几年里,阿斯麦和蔡司形成了深度合作关系。
在客户和供应商都搞定后的阿斯麦进入到了获利期,1994年,阿斯麦的净利润超过2000万美元。趁着盈利期,1995年,阿斯麦决定上市。至此,阿斯麦奠定了日后辉煌的基石。
4.终于获得成功,并站上世界之巅
阿斯麦现如今能站在世界之巅,离不开台积电和英特尔的支持。我们先来说台积电。在90年代,光刻机的光源被卡在193纳米的深紫外光,想要进一步制造波长更短的光,就需要研发更加精细的光刻机。这时,台积电有位叫林本坚的工程师提出了“浸没式光刻”的想法。由于这个想法过于前卫,导致最后只有阿斯麦积极响应,2003年阿斯麦联合台积电一起研发出了一款叫“浸入式”的新一代光刻机—TWINSCAN XT:1150i。此款光刻机一问世,得到了市场一致好评,并且迅速抢占市场份额。根据数据显示,在2000年之前,阿斯麦的市场份额仅有10%不到,但是到了2003年后,市场份额大幅增加,到2007年,市场份额高达60%,超过日本的尼康。当然,台积电也在此次合作中凭借着新款光刻机,量产芯片,从而获取巨大收益,成为了芯片巨头公司之一。
如果台积电和阿斯麦是属于相互成就型,那么英特尔的出手则让阿斯麦直接登顶世界之巅。前面说到虽然林本坚提出了“浸没式光刻”能解决当下的波量缩小的问题,但是英特尔认为,想要未来十年保持摩尔定律有效,就必须要把光刻机的波长缩小一个数量级才行。因此,英特尔渴望能够研制出EUV(极紫外)光刻机来实现。
有了目标,接下来就是行动了。英特尔联合美国政府成立了“极紫外联盟”(EUV LLC)公司,其中成员就包括了阿斯麦。在经过几年的可行性研究后,美国最终把技术交给阿斯麦来研发落地。2015年,阿斯麦推出了EUV光刻机:NXE,实现了极紫外光的量产,至此阿斯麦站上了世界之巅。而曾经日本大哥尼康直接放弃了极紫光刻机的研发,退出比赛,只在中低端市场还有一点残余的份额。根据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阿斯麦在光刻机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4%,可以说是一家独大了。
1
5.结语
从大厂弃儿到光刻机全球霸主,阿斯麦能够保持到现在,靠的就是不断研发,不断创新。同时也需要国家的大力支持,毕竟当初阿斯麦研制的极紫外光刻机是靠着当时美国最先进的科技迈出的第一步。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借鉴的。你是如何看待的呢?如果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分享。日后我们将会介绍更多斯托克指数成分股的故事。
1. 学堂内容仅为作者的观点,供参考之用,并不代表直达国际金融服务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直达国际”)的观点;
2. 学堂的内容和观点并不构成任何要约、游说或推介购买或出售任何投资,也不应用作任何投资决策或其他决策的依据。以上内容所提及的任何产品、事件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同时学堂的信息未考虑您的个人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因此,您需要考虑这些产品是否符合您的目标、财务状况和需求,请您在做出任何金融产品相关的交易决定之前考虑相关的风险。
3. 本公司有权利更正本网站的信息,并且不保证在本网站上见到的信息是准确的、完整的或最新的。本公司(及其董事、管理人员、代理人、子公司、员工、代表、继承人和受让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为您或任何第三方的以下损失负责:
- 任何因本网站内容的不完整、不准确、错误、遗漏、误报、不可用或中断或任何信息传递延误所引致的成本、费用、损失或损害;
- 您与本网站内容有关的任何特殊的、直接的、间接的或后果性的损失或损害,包括但不限于收入、利润、业务、数据的损失,无论基于合同、侵权、法规或其他原因。
Copyright 2023 直达国际 版权所有
1
直达国际 | 无 |
其他券商 | 1美元 |
直达国际 | 低至US$0.08 |
其他券商 | US$0.99-US$25 |
直达国际 | 免费 合资格用户 |
其他券商 | 收费 |
直达国际 | 直连CME 4条跨太平洋专线 Colo VIP高速服务 |
其他券商 | 速度慢不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