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一:英特尔订单
九十年代台积电拿到英特尔订单之后,当时台积电进入了营收的高增长期,每年都维持着双位数的增长。在九一年的时候,台积电的年收入大概只有1.5亿美元,到了零三年的时候,年收入就达到67.7亿美元。12年间,40多倍的增长。这得益于台积电只做代工,专注发展制程的决策。
其实,当时的市场情况正是逐鹿中原,竞争激烈的时候。毕竟大家都知道晶圆代工这业务能赚钱,有钱赚你不心动?所以大家都纷纷加入战团。当时,台积电的竞争对手很多,当中有台湾地区的联华电子、新加坡特许半导体,以色列高塔半导体,以及世大集成电路。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联华电子是台积电的重要竞争对手。可是,联华电子除了有代工业务,也有自己的产品。究竟是发展代工业务,还是自己的产品,联华电子一直摇摆不定。等他下定决心要进行发展代工业务时,就太晚了。当时联华电子花了巨资和IBM组建合作关系,但产品良率一直不达标。
相反,台积电一直专注代工业务,不断的提升制程技术,良率,以及产能。并且,取得ISO的认证。上市后10年间,制程从0.5到0.4微米推进到90纳米。同时间也和众多国际大厂展开合作,提供晶圆代工服务。总的来说,就是发展技术、拓展客户。
转折二:98年金融风暴之后
2001年随着科技股泡沫爆破后,整个半导体产业陷入衰退时期。当时,很多垂直整合商业模式的大厂包括IBM、富士通、三星,因为订单减少,而产能过剩。为了要减少产能过程对利润的冲击,他们也加入了晶圆代工服务。这好比你本来是开麦当劳餐厅,突然发现生意不好,于是也让自家厨房帮别人做汉堡,能赚多少是多少。这下子,台积电面对的竞争压力就更大了。既要面对原本的竞争对手,又要面对这些忽然冒出来的大厂。这该怎么应对呢?当时,台积电想出为客户提供了一个名为"e-Foundry”的服务。中文名字,我就把它翻译为国际专业集成电路制造服务。其实,这是一套组合拳。主要有两点:
第一是订单进程透明化。你在电商平台买东西是不是可以看到物流进度的?当时,台积电也做了一个类似的功能给客户。客户在e-Foundry服务系统下订单的时候是可以看到自己订单的生产进度。这一点很受客户欢迎,因为心理上给了客户掌控感。另外,的确也对客户安排下一步生产流程有点帮助。现在说这个,可能你会觉得没什么。可是那时候是20年前,所以也不得不佩服台积电的营销手段。
第二是增值服务与生态系统。晶圆代工之后的步骤是切割和封装。以前晶圆代工是不包含后面的服务的,现在台积电都做。目的就是把服务做到位。除此之外,还建立了自己的芯片IP库。对大的芯片设计公司来说,这不算什么,因为他们有很多IP专利。不过小公司就不一样了,IP库对加速他们设计很有帮助。
在芯片设计的时候也需要用到设计辅助工具,这个工具叫EDA(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台积电也能提供。当然,台积电提供的EDA和专门提供EDA软件的公司是有差距的。这就好比计算机里面的小画家和Photoshop。当然是后者更好,可是对于小芯片设计公司以上都是免费的。这就大大节省了他们的成本。从设计到生产流程,台积电构建了一套生态系统来增加客户粘性。所以,在经济开始恢复之后,台积电又重拾增长动力。回顾一下当年的数据,从01年到05年,台积电的收入从41亿增长到283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达到20%。
转折三:08年金融风暴之后
花开花落,2008年又有一次全球金融危机。全球经济陷入衰退,对芯片的需求也自然大减。台积电的第三个转折点就在这个时候开始。
虽然芯片需求大减,但是制程研发成本却越来越高。芯片上的晶体管数量每隔大概18个月就翻一倍。也就是说,芯片存货的价值每隔18个月就跌一半。总结一句,就是需求大减、研发费用高,同时研发生产出来的产品过一段时间价值就大减。这样的苦活累活,谁愿意做? 所以,很多芯片大厂都为了降低成本,纷纷放弃自己研发自己生产的模式,转成和代工厂合作。最终变成了晶圆厂成为三分天下的局面,分别由台机电,英特尔,以及三星代工。代工的主流产品就是CPU、存储器以及逻辑芯片。
不过,英特尔和三星都是各自的发展问题。我们先说英特尔。英特尔的产能主要还是给自己的产品使用,而产品主要为CPU和存储器。不过,自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之后,增长点已经不在计算机CPU上了,而是移动设备。英特尔的CPU缺席了手机市场。更严重是,英特尔因为领先AMD的原因放慢了在制程上的研发,这让英特尔在制程发展上落后。最终输给了AMD和台积电这个组合。
至于三星,这家韩国公司的确很强。三星在终端产品上,例如智能型手机,个人消费产品以及平板计算机上都有一定的市占率。三星的产品销售量上升,可能会抢走其他品牌的市场份额,从而减少台积电的订单。不过,这也是三星的软肋。因为三星既做终端产品,也做代工。在帮客户生产芯片时,有抄袭对手的设计的嫌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2011年时三星手机银河系列S2手机抄袭第一代iPhone的3项设计专利。结果,是让苹果将订单转交给台积电。失去苹果订单的三星,顿时营收下降。鉴于被抄袭的风险,芯片设计公司在找三星做代工时都有所顾忌。拿到苹果订单的台积电也证实了张忠谋的远见。台积电的定位非常正确,以"诚信"为主的经营方式做专业的晶圆代工厂是台积电成功的基石。除了以上,三星也有技术的弱点。三星的逻辑芯片研发起步比较晚,是从2012年才开始。此前,主要是做存储器芯片。制造出的产品也主要是自己的消费性电子产品使用。尽管三星拼命追赶,但是从技术和代工经验上还是落后不少。
这就带出一个很重要的概念:良率提升与产能扩张。良率是芯片的合格率,是代表了晶圆厂的获利能力,举例来说,如果良率是50%,那么只有50%所生产的芯片能够交付给客户,但是其余的芯片是无法使用的。 材料、机械损耗、电费、人力都是成本,代工厂要么就把废品的成本转嫁给客户,要么做赔本买卖自己消化。很明显,这两种都不是好方法。提升良率是需要时间摸索的。不过,你的竞争对手可不会等你。因为除了要提升良率,也要提升产能。提升产能就要引入新一代机器。引入新一代机器后,良率会下降。这又要时间来调整,提升良率。这就是落后代工产的困境了。你是要提升良率,还是要提升产能?提升良率是重要的,因为提升良率就等于降低成本。可是,提升产能慢了,下一代产品出现的时候,你的竞争对手占的市场份额就比你大。他赚的钱越多,日后投入研发的资金也越多。台积电之所能够长期增长,就是跑通了这个模式。在良率和产能扩展之间取得平衡。
总的来说,台积电的成功在于是专注于制程技术的发展,提升良率和产能,并且没有任何自有品牌业务,确保不与客户直接竞争,让芯片设计厂可以放心的与台积电合作。台积电也早就知道摩尔定律会失效,制程的领先只是暂时的。在摩尔定律失效之前,先布局深挖护城河。在原有稳固的客户信任关系上能建立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与客户共存共荣,e-foundry 的服务就是其中一步重要的棋。
其实,当年不单单台积电看到摩尔定律会失效,其他公司也看到了。可是,只有台积电一家能在制程和服务上领先。这是因为台积电的管理层非常清晰自己要做什么,不做什么。每个发展阶段都有那个发展阶段的相关决策和技术发展路线。
好了,本期视频就到就要结束了,如果你喜欢我们的视频,记得给我们关注,分享,点赞哦,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