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0字、30張圖深入分析未來半年鐵礦石的走勢
綜述:新加坡交易所鐵礦石期貨對鐵礦石行業提供了重要的保值工具。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鐵礦石的未來價格走向,一方面受到全球需求尤其是中國需求的影響,另一方面也受到全球供給和成本的影響,同時全球宏觀和金融市場情緒,也會明顯衝擊鐵礦石價格。本文從全球宏觀趨勢、中國經濟動力、全球鐵礦石需求、全球鐵礦石供給和成本等五個方面進行分析。文章認為2024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鐵礦石仍然有下降動力和空間;預計在四季度中期或者末期可能會階段性止跌或反彈。
01鐵礦石價格主要看中國
由于中國消費了全球50%的粗鋼,因此中國的需求對鐵礦石有決定性的影響。中國對鋼材和鐵礦石的消費,一方面跟隨中國宏觀經濟的走勢。從這一點看,總體面臨壓力;另一方面,中國鋼材消費結構也正經歷著顯著的變革。其中,地產用鋼量逐年下降,而基建用鋼佔比在20%左右,2023年消費量為24.5萬噸,同比增長約10%。同時,總體制造業板塊(非建築業)用鋼量也在穩步增加,2023年用量為57萬噸,同比增加7%。近年來,為滿足不斷增長的汽車、船舶、家電等制造業和風電、光伏等新興產業用鋼需求,鋼鐵行業產品結構調整速度顯著加快,工業用材佔比從2020年的42%提高到2023年的49%,預計2024年上半年進一步達到50%以上。高端鋼材需求持續提升。
此外全球經濟的經濟增長動力、主要國家的貨幣政策和金融市場情緒,對鐵礦石價格也有極為重要的影響。
2024年的全球宏觀情緒,仍然是錯綜復雜,四條主要線索相互交織影響。第一條是美聯儲的降息,市場一次次在預期和失望中徘徊,且隨著時間的流逝,降息對商品價格上漲的驅動也在逐步削減;且日本央行在7月份的加息一度導致套息交易退潮,給全球股市和大宗商品帶來巨大衝擊;第二條是以色列的暴行導致的中東局勢動蕩不安,給全球貿易流和物流帶來巨大衝擊;第三條西方部分國家的大選之年,其政治走向和意識形態也給全球貿易糾紛和衝突增加了層層陰霾;第四是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增長正逐步進入放緩期,全球經濟增長的動力尚不夠穩固。
7月全球制造業PMI為49.7%,在今年上半年持續處于擴張區間後再次跌至收縮區間,其中生產和新訂單指數均降至今年最低點,分別為50.2%和48.8%;購進價格指數和產成品出廠價格指數均繼續上漲。在美國經濟萎縮、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以及亞洲的中國、日本和韓國擴張放緩影響的背景下,全球制造業增長遭遇挫折。
美國制造業活動進一步陷入萎縮,需求疲軟,產出下降,投入價格較高,美國六大制造業行業在7月均出現萎縮,顯示美國經濟正在明顯放緩,制造業加速萎縮。
03 中國經濟動力分析
中國經濟的結構中,消費佔比55%以上,投資佔42%附近,出口佔比2%。目前各個方面的動力均有一定壓力 。
(1) 出口動力分析
雖然直接出口在GDP中的佔比小,但出口仍然對經濟有明顯影響。首先是出口的絕對規模和全球佔比,中國的出口金額仍然在持續上升,份額佔全球維持在15%以上;其次中國的出口主要由私企經濟來實現,這對中國的就業和工業增加值也是明顯的拉動。
中國的出口動力和歐美的經濟活躍度密切相關,歐美的經濟尤其是制造業處于上升期時,中國的出口往往也處于上升期。但2023年以來,歐美的制造業增長處于收縮期,因此中國的出口動力也有下降的擔憂。
(2)投資動力分析
投資仍然在經濟中佔重要地位,2024年上半年,基建和制造業延續之前的增速,給經濟帶量正向貢獻;但房地產投資繼續縮減,延續對經濟的拖累。
房地產投資的內生恢復鏈條尚未啟動,商品房銷售面積、新開工面積、竣工面積繼續同比下降中,房地產領域的資金來源仍然同比下降。得益于政策端的加力支持,房地產項目“白名單”融資機制加快落地,和6月以來的房地產銷售政策支持,局部項目資金到位情況改善,房地產行業資金情況有所恢復。
固定資產投資中,國企是固定資產投資主力軍;民間投資主要在制造業,房地產領域延續縮減,總體基本無增長,延續2022年以來的趨勢。
(3)財政支出分析
政府財政支出中,專項債延續2020年以來的相對高位,加上一般債務新增額度,總體現在財政支出增長不大;截止7月,2024年的財政支出進度54.5%,略慢與往年。這可能為四季度的趕工做下儲備。
專項債是投資的重要資金來源。2024年,新增專項債的發行進度明顯慢與往年,到8月底,專項債發行進度55%,而2020-2023年同期基本在70%以上。
投向中,2023年至今,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交通基礎設施、社會事業始終是地方新增專項債資金投向的核心三大領域,其中交通基礎設施佔比自16.4%提高至21%。
04 鋼材和鐵礦石需求預判
(1)中國鋼材需求趨勢
中國已進入經濟轉型期,房地產去槓桿是這一時期的典型表現。雖然中國城鎮化建設尚未完成,未來的房地產以及制造業用鋼需求都還有增長的潛力,但鋼材消費增速逐步下降或者維持低位將會是大趨勢。
地產用鋼量在總體鋼材消費中持續減少;基建行業是鋼鐵需求的另一大領域。然而,近年來基建投資增速有所放緩,對鋼鐵需求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制造業方面,大規模設備更新行動方案落地,期待工程機械更新週期啟動。家電方面,隨著消費者對居家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對智能家居的需求逐步上升。汽車方面,在政策繼續支持下,預計汽車銷量持續增長。在減排政策及設備更新政策疊加拆解潮背景下,新造船市場持續提升,船舶行業週期預計將持續向上,保持量價齊升的趨勢。
綜合來看,地產用鋼延續下降、基建相對放緩、制造業繼續呈現弱復蘇,全年用鋼消費將會呈下降態勢。
房地產的疲軟,導致鋼廠減少建築鋼材生產,增加板材和帶鋼的生產。大量的卷板產量集中投產,造成了卷板資源的階段性壓力較大,出口成為緩解壓力的主要途徑。據中國鋼鐵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4年1-7月,出口鋼材6122.7萬噸,同比增長21.8%;粗鋼淨出口5959.6萬噸,同比增長1078.8萬噸,增幅22.1%。
(2)海外鋼材需求趨勢
海外高爐方面,1-5月海外高爐生鐵產量累計17262萬噸,同比減少37萬噸,降幅0.2%,其中,歐盟、印度產量小幅增加,日韓、獨聯體產量下降。印度方面,上半年受到大選擾動,印度生鐵增量總體低于預期,後續又遭遇極端高溫天氣,疊加大選中莫迪政府得票不及預期,對未來經濟政策和發展不確定性增加,因此下半年需小幅下修印度生鐵產量預期;日韓來看,今年5月日韓制造業PMI重回擴張區間,生鐵產量跟隨開始回升,下半年產量環比有望增加,全年總量同比仍需觀察其經濟恢復情況;東南亞地區,東南亞鋼鐵協會預計2024年當地鋼材需求量將達到7650萬噸,同比增長3.7%,從東南亞鋼鐵產能結構來看,本輪投產週期以新增高爐產能為主,下半年同比或將提供一定增量。綜合之下,預計全年海外生鐵產量同比持穩或微增。
(3)鐵礦石需求預判
2023年以來到2024年上半年,海外高企的通脹壓力、持續的地緣政治事件、金融市場的動蕩和貿易壁壘的增多都在削弱全球經濟的增長動力,海外鋼材需求疲弱。預計2024年全球高爐生鐵產量小幅下降。
全球鐵礦石需求變化跟隨鋼鐵產能布局調整,鐵礦石的下遊主要為高爐生鐵,近十年亞洲高爐生鐵產量顯著提升,以中國、日本、韓國為核心的東亞地區是最大的鐵礦石消費中心,其中中國消費著全球60%以上的鐵礦石,印度政府推動該國鋼鐵企業增加鋼鐵產能,未來幾年仍將成為鐵礦石需求的重要區域;歐美地區高爐生鐵產量出現普遍下滑,對鐵礦石需求將繼續下降。
05 鐵礦石供給預判
(1)全球鐵礦石供給
2024年,預計全球鐵礦全年產量在254,900萬噸上下,同比增加約5000-6100萬噸。下半年全球鐵礦產量預計同比增加2500-3000萬噸。
隨著二季度BHP和FMG才年末衝量結束,7月海外礦發運總量有望出現季節性回落。下半年海外礦山新產能有望進一步釋放,5、6月份Onslow項目和西坡項目已經陸續開始出礦,鐵礦石供應同比增量或將進一步擴大,保守預計全年鐵礦同比增加6000萬噸。
(2)中國鐵礦石供給
進口礦方面,1-7月中國鐵礦石進口量同比增長6.7%,達到7.1377億噸。增量主要來自巴西、烏克蘭、印度。
國產礦方面,1-7月份規模以上企業鐵礦石原礦產量62277萬噸,同比增長7.0%,高于生鐵和粗鋼產量增速。協會統計全國鐵精礦產量17158萬噸,同比增長3.1%。鐵礦石生產性需求下降,供需基本面進一步寬鬆,港口庫存有可能繼續上升。
06 鐵礦石成本分析
雖然礦價一路下跌,但仍處于多數非主流礦山成本線之上,80美元之上仍有近95%的礦山可以獲利。此外,非主流礦山仍處于產能擴張期,在礦價高于其成本的情況下,發貨量整體保持了近兩位數的同比增速。
澳巴整體仍保持著成本端的比較優勢。主流礦山成本折算為62%CFR幹基後,四大礦山的成本預計均不超過45美元/噸。從成本角度來看,礦山因為成本因素減產可能性較小,反而可能促使礦山加速生產擴大供給。
07 後市預判
2024年三季度和四季度鐵礦供需格局將繼續弱化,一方面是需求預計難以明顯增加,另一方面是供給端預計仍有明顯增量,同時成本對供給的限制較小,因此價格難以有明顯上升,預計維持弱勢格局,價格仍然有下降動力和空間,鐵礦石主力連續有可能觸及70美元/噸的低點。
但是在2024年4季度中期或者末期,價格可能迎來反彈,驅動一是:中國國內的財政支出和專項債投資逐步落地,會生產實際的商品需求;二是:四季度是中國的需求旺季,也是歐美市場的需求旺季,對整體商品的需求會相對三季度有一定增長需求。從而給價格帶來一定的支撐。
黑水資本,這家卓越的投資機構,是由資深金融專家周晉軍先生親手創立。公司匯集了一群才華橫溢的交易精英,他們的專業技能覆蓋了商品、指數、利率、外匯以及固定收益等多元化的資產類別。
往期精彩內容:
風險披露及免責聲明:
1. 本資料內的一切內容,包括但不限于觀點、洞察和數據皆由第三方作者提供,僅供參考。直達國際金融服務有限公司及其關聯公司(“直達集團”)對以上資料的內容不承擔任何責任。雖然本資料內的內容是取自獲相信為正確的資料,對其準確性,完整性,品質,及時性,或可靠性,直達集團不作任何陳述或予以認可,並明確表示不對任何由本資料的全部或部分內容引致之損失或損害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或為其引起的損失負責。以上資料或反映了相關文章或專題作者的的個人意見和觀點,並不代表直達集團的立場。
2. 所有投資均涉及風險包括可能會損失投資本金,期貨價格可升亦可跌。
3. 本資料涉及的一切信息只供參考,並不構成據以所作任何行動的要約、邀請、建議或招攬。
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 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