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過于強調短期利益和金融投機,忽視了真正的產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美國以自己為中心的全球經濟體系,是不公正的。她強加的經濟規則和標準,經常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而犧牲其他國家的利益。""美國一直在用自己的力量和利益來支配別人,這是不道德的。"
總之,美國的制度不行,美國不公平,我們應該對美國說不。我們必須保護我們的文化,我們需要對自己有自信!
剛剛的那些話,你是不是經常聽見?
你以為這是中國人說的?不!這些話都是日本人說的,而且是來自于一本《日本可以說不》的書。這本書是由日本的極右分子石原慎太郎和當時的索尼總經理盛田昭夫合著,在1989年出版。當此書一出版,不單轟動日本,還讓美國朝野震驚。
為什麼呢?因為當時的日本的確可以對美國說“不”!
在20世紀80年代,日本不但經濟如日中天,而且半導體等重要先進技術也領先于美國。那個時期美國被日本超越後,你說美國人看到這本《日本可以說不》是不是五味雜陳?
01:日本曾經的輝煌
在80年代初,日本的半導體是相當輝煌的。日本公司在內存市場上佔有很大的市場份額,而且日本公司在產品質量和性能上也非常優秀。例如,NEC、東芝和富士通等公司在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英文簡稱DRAM),的市場上佔據了當時全球市場份額的70%以上。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就是我們平常說的存儲器,作用是提供計算機運用過程中所需要的臨時存儲空間,從而提升計算機的工作效率。
當時日本的DRAM價格也遠低于美國公司生產的。到了80年代中期,日本公司在全球市場上的半導體銷售額佔據了約60%,而且日本的半導體行業也成為了當時全球範圍內最賺錢的行業之一。1986年,日本的半導體出口額超過了美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出口國。1987年,日本公司擁有的半導體專利數量超過了美國公司,成為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專利擁有國。80年代後期,日本半導體公司的市值佔據了全球半導體公司總市值約三分之一。
當時,就算是美國半導體的領袖者英特爾。在面對日本競爭對手的壓力下,陷入經營危機。
說到這裡,你是否驚訝?日本究竟是如何能超越強大的美國?
02:日本半導體的崛起
日本的崛起是多個因素形成的。第一個重要因素是消費電子的崛起。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美國與蘇聯進行軍備競賽,美國為了要維持國防競爭力,投資了大量的資金在半導體研發上。根據統計,從1958 到 1976年之間,美國半導體產業研發的開支有43%是來自于政府的財政資助。
可是,日本的情況是截然不同的。在二戰後,日本軍備發展受限。日本要發展半導體只能在民用市場。冷戰時期,美國需要培養日本作為盟友對抗蘇聯。所以日本的半導體產業得到美國政府的幫助。在1963年,日本電氣(英文叫NEC)得到仙童半導體的技術授權,後來日本政府要求日本電氣將技術分享給其他日本同業。
此舉迅速提升了日本電子企業的實力。加上鬆下、索尼等,自身的研發和創新,推出了一系列高性能,且價格親民的家電產品,例如彩電、收音機、錄音機、錄像機、冰箱、洗衣機等等。這些產品在全球市場上大受歡迎,並迅速佔領市場。
消費電子行業的成功為日本企業帶來利潤,有利潤才能投入進一步研發,創造追趕美國的機會。
第二個因素是,日本政府政策支持。除了上面說的要求NEC把技術分享給其他同業外,日本政府還在70年代末推出了一個名為"超大型芯片“的計劃。日本政府在計劃期間,總共投入超過1,000億日元的資金,其中包括設備購買補貼、技術研發費用、稅收減免等政策激勵。通過這個計劃,日本公司在短短的四年間取得上千件專利。除了技術,當然還有資金的原因。由于日本企業有政府的支持,獲取資金方面比美國企業容易很多。
作為支持,日本銀行甚至以股權的方式入股。當產業經歷下行的狀況時,日本半導體企業的資金運作上依就可以維持正常。反過來看,當時的美國半導體企業,情況就天差地別。美國企業資金有大部分是由風險投資公司所提供的。這些風險投資公司所提供的資金量相對較少,而且回報率要求也高。當經濟衰退時,投資者可能會減少投資,甚至撤資。這樣的情況在80年代初時更為顯住。當時,美國正經歷第二次石油危機,利率水平很高,甚至一度高達19%。在高資金成本的環境下,美國半導體研發收到嚴重打擊。利率高也導致美元升值,進一步打擊美國的出口。
第三個因素因為當時的技術容易復制,且缺乏專利保護。在1970年代的美國專利法中,光罩是沒有列入知識產權中。光罩是光刻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其中一個部件,也是芯片圖案的秘密所在。在制造芯片的過程中,需要先在芯片表面塗上一層光刻膠,之後再對芯片進行曝光。光會通過光罩投射到光刻膠層上,形成所需要的光刻圖案。有曝光的部分是可導電部分,沒有曝光的不能導電。打個比喻就象是給汽車噴字,先用字框覆蓋在汽車上,然後噴漆。噴完後把字框拿走,就只剩下字體。
芯片發展到現在,光刻的過程就很復雜了。極紫外光的光刻機在光刻過程中需要很短的波長,這就要求很復雜的鏡頭組合才能做到。
可是,在80年代,芯片制造的光源波長要求並沒有那麼高。再加上光罩沒有被納入專利法,所以日本企業可以通過反向工程把光罩的構造解密。光罩解密了,在光罩上呈現的芯片的構造也就解密了。通過復制光罩,日本企業就可以大大縮短芯片研發和設計的時間,迅速地追趕美國同業。
當時,英特爾在遊說國會時曾提出,雖然研發及生產一款芯片的成本為400萬美元,但是每當推出一款新的芯片時,也需要同時推出週邊配合的產品及軟件,算起來研發及生產費用就達4,000萬美元。此外,還需要加上市場開發成本約3,600萬美元。可是,侵權者只要選擇最暢銷的商品進行復制,也不需要投入任何開發市場的成本,便可坐享其成。在當時,利用反向工程復制一款芯片產品的研發成本僅僅是10萬美元。10萬對7,600萬。這是巨大的成本差距。
因此,這給了日本企業後來居上的機會。他們也迅速地從抄襲發展到自研技術,甚至超越了原本的設計廠。到後來,芯片的設計越來越復雜,而芯片產品的生命週期也逐漸縮短。抄襲成本原來越高,而就算抄襲成功,配置生產線也需要時間。新一代產品被推出,讓抄襲老一代產品的無利可圖。
好了,本期視頻就要結束了。下期我們將會和大家探討,為何曾經獨領風騷的日本半導體產業,又被美國反超的了?
直達國際 | 無 |
其他券商 | 1美元 |
直達國際 | 低至US$0.08 |
其他券商 | US$0.99-US$25 |
直達國際 | 免費 合資格用戶 |
其他券商 | 收費 |
直達國際 | 直連CME 4條跨太平洋專線 Colo VIP高速服務 |
其他券商 | 速度慢不穩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