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視頻,我們說道,在80年代的時候,日本振奮,美國衰敗。可是,後來日本的半導體產業被美國反超,並且從此沒落。那麼美國究竟是如何反超的呢?
01:美國的反擊
當時,日本半導體行業崛起,佔據了全球市場的領導地位,引起了美國政府的焦慮。于是,美國政府和美國芯片公司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試圖阻止日本的進一步擴張。日本企業的存儲器業務不是很強嗎?沒關系,技術可以轉移。我將技術轉移給韓國,三星當時的存儲器技術就是來自美光科技。美光科技是一家美國專注做存儲器的公司。現在也是存儲器芯片的行業領導者。韓國企業資金不足?也沒關系,韓國政府可以資助。那麼韓國政府的資金怎樣來的?發債是重要方法之一。當時,美國投資者就是韓國政府對外債務主要購買者之一。
如果以上還不足以壓制日本的話,那麼就直接出手。當時,美國幹脆對日本的芯片進口征收100%的反傾銷稅,同時對韓國的芯片開放。最後,日本在1986年與美國簽訂了半導體協議。其中,內容包括在五年內需要遵守的四個條件來換取降低關稅。
條件一:日本公司不能以低于成本的價格銷售產品; 條件二:日本開放日本國內市場,確保美國公司在日本的銷售佔比達到10%。這就意味著,如果美國公司在日本銷售不理想,那麼日本公司就需要減產,讓美國公司保持市場份額;條件三:限制第三方國家對日本半導體市場的進入; 條件四:規管日本公司銷售半導體給任何美國政府相關機構的售價。
就這樣,在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配合下,韓國政府和企業奮力直追。三星就是典型的受惠企業之一。原本三星的業務是一家賣魚、食鹽的企業,在獲得資金、設備和技術下,迅速發展成為全球領先的存儲器制造商。三星利用累積的資本不斷投入研發,擴大規模,最終成為支撐韓國經濟發展的重要企業之一。
你可能會想。美國打敗日本就這麼容易?當然不是。最關鍵的是,日本自己也犯了非常嚴重的錯誤。
02:日本衰敗的原因
日本當時比較強的芯片技術是在內存芯片。存儲器芯片的設計和制造並不像CPU那樣需要大量的技術投入。這就給了後起之秀的三星追趕的機會。日本雖然也知道自己的問題,但是在一系列你追我敢的爭奪下,最終還是輸了。其主要原因有兩個:
第一個:轉型失敗。
當時三星的技術的確不如日本的廠商,但是三星的市場定位正確,而日本廠商定位不對。在80年代末開始,個人計算機市場開始普及,而個人計算機對內存的要求其實並不那麼高。對于個人用戶,存儲器性價比才是最重要的。三星的存儲器就瞄準了這個爆發市場,以較低價格以及大量的貨源搶佔市場份額。反觀日本的廠商卻還把注意力放在大型計算機上。到後來日本廠家醒過來,卻太晚了。因為日本廠家原本定位高端產品,回過頭來和韓國廠家爭奪低端市場沒有優勢。
除了存儲器芯片,還有邏輯芯片。CPU和GPU都屬于邏輯芯片。雖然日本公司也有嘗試著轉型,但是方向也錯誤了。過去大規模的消費芯片市場發展是從個人計算機到手機,再到現在的電動車。可是,當時日本廠家卻沒有把握好個人計算機和手機的發展機遇,反而把芯片的發展重點放在工業器械控制上。
第二,韓國的反週期投資,和日本芯片人才流失。
芯片行業大概是5年一個週期。韓國之所以能彎道超車日本,就是在週期底部的時候堅持投資研發下一代產品,和擴展產能。另外一邊的日本廠家,因為是在週期的底部,需求不足而節省開支。趁著週期底部,人才聘用成本相對低的時候,韓國還大量挖角日本芯片人才。要知道,有了足夠的人才就基本等于擁有了專利。韓國就憑借這反週期投資,縮短技術差距。同時,利用擴充的產能,在週期上行的時候搶佔了市場份額。隨著時間的推移,韓國廠家的生產效率也更高,成本也更低。
上一期視頻中,我們有講過,美國企業當時的資金成本很高。他們需要思考成本效應,需要更加市場化。這樣倒逼美國企業在危機中尋找出路。出路就是產品的創新。當時英特爾放棄存儲器業務,轉型做CPU就是典型案例。除了CPU,還有閃存。原本閃存是日本人發明的。可是,因為成本過高,商業應用收到限制,日本人並沒有大力發展。反過來,美國人看到閃存的巨大潛力,並發揚光大。創新不如美國,成本不如韓國。日本很快就兵敗如山倒。1989年,日本股市泡沫爆破,日本半導體行業開始落後。
說到這,我不得不說,日本人不缺乏蠻幹的精神,當時日本政府也沒少給資金支持。最後還是輸了。這是因為除了資金和技術人才,還需要企業家。企業家判斷機遇和風險,尋找突破口,並創造市場。美國善于創造,而日本善于在原有的市場提升技術。但最終,日本是輸了。
你有沒有發現,在過去十年崛起的中國企業也像當年日本企業。先從模仿,再到創新;先走性價比高策略,再進軍高端市場。所以,過去的日本值得現在的我們借鑑。
好了,本期視頻就要接近尾聲了,下期我們放眼美國市場,和大家聊一聊美國兩大芯片巨頭AMD和英特爾的之間愛恨情仇的故事
直達國際 | 無 |
其他券商 | 1美元 |
直達國際 | 低至US$0.08 |
其他券商 | US$0.99-US$25 |
直達國際 | 免費 合資格用戶 |
其他券商 | 收費 |
直達國際 | 直連CME 4條跨太平洋專線 Colo VIP高速服務 |
其他券商 | 速度慢不穩定 |